特朗普“关税2.0”对物流及跨境电商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5-02-13

文 | 纪玉峰 张释文 汇业律师事务所

2025年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命令,以遏制合成阿片类药物(主要是芬太尼)非法流入美国为由,决定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额外10%进口关税。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对华增加10%是建立在之前已经加过关税(工业机械和电子产品25%,手机玩具7.5%,剩下3%)的基础上的。前述命令的生效时间为美东时间2025年2月4日凌晨00:01。

image.png

 特朗普的命令中没有允许进口商申请豁免特定商品附加关税的程序。加征的关税将无法适用有关的退税规则。加征关税的商品将不得适用有关800美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关税免除规则。只有个人通信、人道主义捐赠、出版物、电影、照片、光盘、艺术品等信息或信息材料,以及个人旅行相关等可豁免于加征关税。

此次关税政策打击面广,所有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全部加征10%关税,只有在途货物可豁免,需进口商向海关申报证明(对2月1日东部时间12:01之前装运或运输,但2月4日或之后抵达的物品,可享有限的“运输中”例外,前提是进口商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提供相关证明);800美元以下的跨境电商订单不再享受免税,同样需缴纳10%关税。

针对中国商品进入美国自由贸易区(FTZ),政策规定,即使受加征关税影响的商品以保税状态进入FTZ,但在商品提离自由贸易区时仍根据原实际入区状态判断是否属于加征关税范围。因此,如果这些商品最终用于美国境内的生产活动,将征收10%的关税,以保税状态进入FTZ无法起到减少或消除加征关税的效果。

然而2月7日,特朗普在新的行政令中宣布,对来自中国小包裹的免税待遇将继续有效,直到“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但他没有明确新行政令的有效时间。这意味着小额豁免这一影响深远的关税政策,将暂时得到保留。

此次加征关税,多有媒体观点认为对物流及跨境电商的影响很大。笔者在此对其中的几个观点进行简要分析。

观点一:海运运价短期内激增。

 image.png

此种观点在一些媒体或自媒体上较为普遍,其理由是一些货主担心不确定的政策导致抢运而推高运费价格。

笔者就此专门询问了几位做美线的货代人士,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自2月1日以来,美线的运费价格并没有增长,在2月15日以后还有短暂的下跌,跌幅大概每柜200-300美元,不同公司的价格有所不同。从某央企航运企业的运价来看,年后和年前比运费是下行的。

还有类似观点的理由是 “海运货物的成本上升”。但将“海运货物的成本上升”等同于“海运费价格上涨”是不对的。比如:海运整柜平均每柜税费增加1000美元(以40HQ为例)属于“海运货物的成本上升”,但这个成本是体现在关税上的,是贸易上的成本增加,不等同于“海运费增加”。

所以,至少在特朗普关税2.0政策发布后,美线的海运市场并没有并未如媒体所言立刻受到大的影响,运价总体上是平稳的。

事实上,多家货代均表示对3月份的运价上涨有心理预期,但这一上涨并非是基于特朗普关税2.0政策,而是由于货代与船公司签约期的到来。2024年下半年,各船公司之间的海运联盟发生重组,比如ONE、HMM以及阳明海运组成为期5年的联盟,将于2025年2月起在亚欧航线上展开换仓等合作;MSC和马士基的2M联盟宣布将于2025年2月分手,MSC将发布全新独立的运营航线网络等。

一项政策的后续影响应该是逐步显现的,运价的变化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供求关系的变化、利率、通货膨胀、能源价格、航线是否通畅、运力是否充足、货量是否充足等,单一关税的变化并不会导致运价的暴涨或暴跌。

观点二:卖家被迫涨价。

对此观点,笔者是赞同的。

此次关税政策打击面广,所有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全部加征10%关税,这意味着必然有一方需要承担多出来的关税成本。

理论上,中国的卖家会更多地选择FOB或CIF条款,很少使用D字头条款如DDU,对于美国方面征收进口关税无需负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美国买家为了保证利润,必然会压缩中国卖家的利润空间,将关税成本向中国卖家的头上转嫁。在此情况下,一些低价商品的中国卖家可能会出现利润归零甚至归负的情况,涨价以求保本便成为必要的选择。

观点三:跨境电商受到近十年以来最大冲击。

是否是近十年来最大冲击,目前尚不好判断,但对于跨境电商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显然是有的。

对美跨境电商在操作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笔业务境内发货,一种是海外仓;在运输方式上又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直邮小包,一种是海运集拼。此次关税政策打击面广,如果800美元以下的跨境电商订单不再享受免税,同样需缴纳10%关税,低于800美元的航空小包运输方式就失去了竞争力,对于一些不要求立刻收到货物的最终用户而言,反而有了航空运费价格高昂的劣势。

尽管2月7日特朗普在新的行政令中宣布小额豁免将暂时得到保留,但是基于该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是不是会有新的行政令提出新的政策,完全无法预料。

我们认为,在特朗普关税2.0政策影响下,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不得不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一旦特朗普再次对小额豁免下手,境内发货的航空小包数量必然会减少,跨境电商会更多转向海运集拼+海外仓模式。基于这样的担忧,拼箱公司和经营海外仓的公司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观点四:合规风险升级。

笔者基本同意此观点。之所以说“基本同意”,是因为对美贸易的合规风险从来就没有“低”过。可以预见,美国海关及其他部门的征税及特定检查力度会不断加大,中国货主及跨境电商平台的合规风险将一直处于高位,这就要求中国货主及跨境电商平台在遇到相关合规问题时,需要拥有中美两国协作能力且具备贸易、海商事、海关、税务、知识产权事务等具备整体合规服务能力的法律团队的及时支持。

以知识产权为例,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在权利取得方式、保护期限及侵权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国内受保护的权利在国外未必适用,跨境电商卖家须依据销售目的国法律评估侵权风险,并建立知识产权合规与维权体系。实践中,许多卖家因对域外法律不熟悉而面临索赔或维权障碍。

以商标为例,我国实行“注册在先”原则,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采用“使用在先”原则。在美国,未注册商标若经长期使用并形成市场影响力,亦可受法律保护。在著作权和专利领域,各国保护标准亦不相同,部分国家可能对产品设计适用专利与版权的重叠保护规则,进一步增加合规复杂度。

除实体法差异外,程序法风险亦需警惕。以美国临时限制令(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 TRO)为例,原告可单方申请且无需通知被告,法院快速核发后,卖家账户资金可能立即冻结,商品链接也可能被强制下架。TRO有效期通常为14天,期满后可能转为初步禁令,导致冻结措施延长。若卖家未能在短期内应诉,可能面临缺席判决及高额赔偿。

因此,跨境电商卖家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必须提前调研销售目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完成权利检索与注册,提前做好风险防控。

总结

对特朗普关税2.0政策,我们应当加以重视,但也无需过度恐慌。我们当然应该有“狼来了”的警惕,但也应该平心静气,有 “认真观看狼如何来”、“如何应对狼来”的心境和勇气。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