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纠纷管辖的一般原则及特殊规定
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系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由海事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当事人若遇到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纠纷,基于诉讼成本及效率的考虑,需要决定向哪个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能否向起运港所在地海事法院提起诉讼的问题。鉴于《民事诉讼法》及《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均为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管辖依据,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的管辖规定对当事人而言较为陌生,二者相互交织影响下,就有必要对其中的管辖规定略做介绍。
2023-06-06 阅读全文
-
TikTok的困境与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推进,美国政府分别使用了提高贸易关税、发起知识产权337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反海外贿赂调查、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等经济手段对我国进行压制,而这次祭出的武器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呢?
2023-05-04 阅读全文
-
先履行抗辩权在货运代理合同纠纷中的应用
裁判要点:各方已经约定了付款条件为“交单提货”的情况下,收款方因货物已经被实际提取,主张付款条件实际达成。在此情况下,付款方能否主张收款方未履行“交单”的在先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拒绝付款?
2023-04-10 阅读全文
-
美国在多个维度对俄实施新一轮打击措施
2023年2月24日,在俄乌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美国商务部、国务院、财政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分别从出口管制、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等多个维度对俄罗斯实施了新一轮打击。
2023-03-29 阅读全文
-
中国附录 (China Addendum):跨国企业隐私政策的本地化方案
隐私政策(也称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或“隐私通知”)是数据保护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件,是连接信息处理者与个人的桥梁。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即使无需个人同意的信息处理场景,信息处理者也应当向个人进行告知。在其它法域下,隐私政策也有着类似的地位。
2023-03-29 阅读全文
-
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的后续影响分析
笔者认为,随着未来中美之间的经贸和科技领域脱钩加速,由此导致的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不可避免,中国政府对包括美国军火企业在内的西方实体实施《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制裁力度会不断加大,故有必要对《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出台背景和未来走向作逐一梳理,以期管中窥豹,为跨国公司未来在华合规经营提供一些浅显建议。
2023-03-21 阅读全文
-
2022年美国出口管制与制裁回顾与展望
在现有国际秩序和多变自由贸易体系受到冲击、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2022年,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措施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成为美国打压遏制对手的主要手段。这些措施主要表现在美国对我国和俄罗斯。首先,针对我国芯片、生物技术、先进计算乃至农业和制造业出台一系列限制措施,旨在遏制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拉拢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寻求供应链替代,以达到最终与我国脱钩的目的;其次,针对俄乌冲突,美国联合欧盟、英国、加拿大等主要盟国持续出台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措施,对俄罗斯实施打压。
2023-02-07 阅读全文
-
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解读与应对
“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规则)是美国出口管制制度中认定一个物项是否应受美国出口管制法律管辖的重要规则之一。其管控规则是,位于美国境外的外国生产的物项,当它属于特定“技术 (technology)”“软件 (software)”的直接产品,或者生产该物项的工厂 (plant) 或工厂的主要设备 (major component) 属于特定“技术 (technology)”“软件 (software)”的直接产品时,受《出口管理条例》(EAR) 管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是受EAR管辖的外国直接产品不必然受许可证要求管制,是否受许可证要求管制必须基于物项归类、目的地、最终用户、最终用途来判定。这一点在2022年2月美国产业安全局 (BIS) 在对规则进行修改的时候进行了澄清。
2023-02-07 阅读全文
-
海事诉讼中的太阿之剑——海事强制令重点问题解析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于1999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其第四章以专章形式规定海事强制令,开启我国海事审判实践中海事强制令实操先河。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解释》,对海事强制令关键问题作出进一步细化。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工作报告及发布的海事审判典型案例中,多次肯定海事强制令的实际操作效果。但是,海事强制令作为海事司法实践中威力强大的太阿之剑,关系当事人利益甚巨。考虑到《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及《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解释》历经多年未有实质性修订,海事强制令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借助学者、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的智慧成长变化。特别是在《民法典》及《民事诉讼法》因应时势推陈出新的情况下,海事强制令与民事法在衔接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棱角,需要予以解决。
2023-01-30 阅读全文
-
目的港无人提货,承运人多种救济方式的解析
疫情影响经济已经有三年之久,对于航运来说,目的港无人提货是承运人需要经常面临的问题;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航运实践,大多数承运人对于目的港无人提货的情况应已经有一些处理的经验。但是面对具体的问题,仍然会有一些法律上的困惑,该如何救济才能最大利益的保护自己的利益?
2023-01-29 阅读全文
-
2022年度上海市走私犯罪案件大数据研究报告
随着当前海关监管规则与体制机制的发展变化,中国海关对走私活动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也不断加强。对于违反海关法规,实施走私犯罪,偷逃应缴税额的行为,情节轻微的予以补缴税款,情节严重将会面临刑事处罚。汇业海关律师团队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有关走私犯罪案件84份裁判文书为素材,对2022年上海地区走私犯罪进行研究及分析,试从走私犯罪的主体、走私的方式、共同犯罪、涉案货物的种类、偷逃税额与刑期的关系、律师辩护意见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期通过该份研究探究上海地区走私犯罪的现状及趋势。
2023-01-20 阅读全文
-
高额集装箱 “滞箱费”的司法审判思路
在海上集装箱货物运输中,集装箱在目的港应尽快清空并归还给承运人,用于下一批货物的运输,但是实践中,会有“滞箱”现象的发生,即集装箱的超期使用,其主要原因有两点;收货人提取货物后未及时归还集装箱;或者收货人逾期提货。在这种情况下,承运人为了能够及时收回集装箱,常常利用其在航运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制定了较高的滞箱费收费标准(按日收取),一旦长期滞箱,会产生相当高额的滞箱费,有时甚至远远高于集装箱自身的价值。对此,往往会产生纠纷。
2022-12-28 阅读全文
-
提单下如何正确识别承运人
海上货物运输经常会发生货损,甚至货物灭失/丢失,这种情况下,收货人手里只有一张提单。收货人如何通过这张提单,准确地识别承运人,是成功索赔以挽回损失的关键一步。但由于提单上所显示的主体可能有多个,因此,承运人的识别问题一直是个难题。本文结合我国法院的判例,分析我国在法律实践中是如何进行承运人识别的:
2022-12-01 阅读全文
-
货代电商平台模式下的各方法律责任探析
在国际贸易及运输领域,货运代理企业(以下简称“货代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不同的货代企业如同一个个齿轮一般,紧密咬合,彼此联动,使国际货物买卖及运输流程顺利运转及完成。
2022-09-21 阅读全文
-
《涉疆法案》 “举证责任倒置”下的证据要求和证据跨境提供
2021 年 12 月 23 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UFLPA,以下简称“《涉疆法案》”)。该《涉疆法案》禁止所谓的有涉疆强迫劳动因素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以确保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07节规定的“禁止进口在外国全部或部分由囚犯劳工、被强迫劳工、包身劳工开采、生产和制造的商品”得到遵守。《涉疆法案》已于2022年6月21日起正式实施。
2022-08-18 阅读全文
-
货运案件中的优势证据组织
在国际贸易中,进口货物通常会经历多个环节,有多个主体参与拖车、拆箱、报关报检、装箱、仓储等环节,而对于包装好的货物,一旦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发现货物发生损坏,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就存在难度,合理组织证据、形成证据优势来确定责任归属,对于收货人向承运人或者货运代理人求偿就至关重要。
2022-07-01 阅读全文
-
加速中美科技脱钩新大棒——评BIS《信息安全控制:网络安全物项》出口管制新规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控制:网络安全物项》的出台背景;《信息安全控制:网络安全物项》的管控逻辑;ACE与其它许可例外的区别及提出对中国企业的合规建议展开介绍。
2022-06-23 阅读全文
-
中国版EAR初见端倪——《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征求意见稿)》之分析解读
2020年10月《出口管制法》落地填补了中国在出口管制领域的法律空白,标志着我国出口管制法律的实施条件基本成熟,预示着中国作为全要素贸易出口大国开始侧重出口管制物项和相关技术问题。而两用物项,则是出口管制领域的重中之重。在《出口管制法》实施一年后,商务部于2022年4月22日发布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总体相较于《出口管制法》而言,是对两用物项进行进一步统一、细化落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如笔者之前在撰写相关《出口管制法》系列解读文章时提及的,目前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征求意见稿)》也部分吸收了美国EAR在出口管制立法方面的精髓,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管理的要求限于文章篇幅,本文选取一些主要条文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供出口型企业未来进行合规体系建设或调整提供一些参考。
2022-05-13 阅读全文
-
企业应如何构建预防走私犯罪的合规体系
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大背景之下,国际供应链环节极其脆弱,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面临更加严重的下行压力。此时,企业如因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以下简称“走私罪”)等进出口领域的犯罪被刑事侦查、提起公诉,甚至判处刑罚,将可能带来企业倒闭、员工失业、股东价值落空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这种“办一个案件搞垮一个企业”的刑事措施,无疑会让企业发展雪上加霜。为持续落实“对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的检察政策,自2020年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推行企业合规改革,2021年6月,最高检等九部门又发布《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动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实施,至2022年4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开。企业合规改革为单位犯罪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控辩思路:即通过企业合规改革给予涉刑企业不被起诉的机会,在走私犯罪领域,也已初步显露出其特有价值。比如,深圳罗湖区检察院就专门开启钻石行业反走私合规建设的探索。企业也应积极主动抓住企业合规改革带来的“合规不起诉”契机,未雨绸缪,提前预判并积极做好合规准备。
2022-05-06 阅读全文
-
美对俄最新出口管制措施分析及中国企业的应对建议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正式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双方战火持续延烧。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措施,试图以经济制裁而非直接参战的模式影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最终逼迫俄罗斯撤军。但在乌克兰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的制裁措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俄罗斯的后续行动,尚需要观察。因近期美国不仅针对俄罗斯这一主权国家发动制裁措施,也对俄罗斯相关实体包括普京总统个人进行制裁,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日本也附随宣布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宽泛讨论各种制裁措施的意义与效果实属有限。本文仅聚焦于分析美国商务部于2022年2月24日对俄罗斯宣布的出口管制措施,此次对俄罗斯“史无前例”的制裁将为俄罗斯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企业在此次出口管制制裁中又应该注意哪些合规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022-03-03 阅读全文
- 公司与并购
- 跨境投资
- 资本市场
- 金融
- 知识产权
- 反垄断与竞争法
- 劳动与人力资源
- 房地产与建设工程
- 国际贸易与海事海商
- 重组、清算与破产
- 税法与涉税服务
- 家事与财富管理
- 企业合规管理
- 刑事辩护与风控
- 争议解决
- 网络、数据与新技术
- 娱乐与传媒
- 生物、医疗与健康
- 能源与环保
- 现代物流业
- 现代制造业
- 奢侈品、消费品与零售
- 政府与公共事业
- 国际律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