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书内容的法律效力
众所周知,预售楼盘的宣传资料(以下简称“楼书”)在法律性质上属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实践中,商品房开发商散发的楼书资料往往包含一些关于房屋及相关设施的明确、具体的说明或允诺,该说明或允诺是否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却会产生争议。
2014-04-16 阅读全文
-
融资担保行业“1+4”监管体系建立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融资担保行业亦随之快速发展,但过快的增长速度总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滋生,其一是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融资担保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其二是缺乏指导和限制,融资担保企业经营不规范,存在着挪用或占用保证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理财等名义占用客户贷款、关联公司之间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其三是未能与现行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政策有效衔接,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
2018-05-16 阅读全文
-
第三人到期债权执行问题探析
执行案件中,常常遇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而执行申请人又了解被申请人有对第三人享有债权的情形,此时就会涉及到对第三人债权的执行问题。该制度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缓解执行难的问题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后在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各地法院存在认识不一,做法上不尽相同的情况。笔者就碰到了系列执行案件,由于开发商跑路,建设单位起诉工程款,银行起诉偿还贷款、高管起诉劳动报酬等案件都获得了胜诉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却面临着无法获得清偿的困境。执行申请人了解到A公司(第三人)在若干年前购买开发商的房屋,还有一笔尾款未结算完毕。围绕这笔尾款,执行申请人各显身手,各个法院采取的执行措施大相径庭,甚至不顾法律的规定,侵犯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如何正确执行第三人到期债权,如何平衡保护申请人与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值得探讨。
2017-12-29 阅读全文
-
碰撞道路障碍物,公路运营者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高速公路作为本案事故路段的经营管理者,是否对本起障碍物导致车辆损坏具有赔偿责任。
2017-11-02 阅读全文
-
最高额抵押与普通抵押司法实践应用上的对比分析
抵押被称为“担保之王”,谈到最高额抵押,有人认为最高额抵押与普通抵押区别在于所担保的债权数额是否有最高数额的限制,事实却非尽然。根据我国现行最高额抵押的相关规定,笔者梳理最高额抵押与普通抵押在司法实践应用上的区别,旨在为权利人准确运用最高额抵押制度从事连续商业交易活动实现权利保障提供参考。
2017-10-20 阅读全文
-
实际车主能否直接起诉要求保险理赔
从物权法上讲,车辆的所有人以行驶证上登记为准。但是实践中,存在很多登记车主非实际车主的情况。所谓车辆实际车主,即实际出资购买、使用并实际控制该车的人。由于车辆的实际所有人与车辆登记车主的不一致,造成了在该车辆的相关诉讼中诉讼地位认定的混乱,各种观点争论不休。本律师最近经历了一起相关保险合同纠纷,一审和二审法官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判决,值得探讨。
2017-06-15 阅读全文
-
9元变9000,信用卡利息不止一个利滚利?
最近,银行信用卡粗大事了:一个是银行信用卡的刷卡费率降低了,银行割肉岂能善罢甘休,于是悄悄的玩起文字游戏,刷卡费率实际上明降暗升,因为单笔刷卡封顶取消了。
2016-09-09 阅读全文
-
一叶知秋:信用卡新规推行前奏已敲响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无论在立法和理论上均明显落后。正因如此,近年从我国金融立法和监管政策的趋势中,能够明显看出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日益重视。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实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其中首次以专章篇幅规定“客户利益保护”规则,提出“以客户为中心”是现代银行的基本经营原则。
2016-08-11 阅读全文
-
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将对法院审判的影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合同纠纷也呈现了连续增长态势。据司法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一审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数为41752件, 2015年前10个月的案件数即为91555件。为了更好的指导审判实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1月26日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12月1日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共二十六条,专门为人身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而制定,可以预见下一次将为财产险保险合同而出台司法解释(四)。
笔者认为,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对今后审判实践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16-01-21 阅读全文
-
《保险法》将迎来第三次重大修定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保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这次我国保险法历史上第三次大修改。现行保险法于1995年6月30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历经了2002年和2009年两次大修改。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保险业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大背景下,现行保险法规定的监管方式出现了滞后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低。因此,有必要修改完善保险法,适应经济新发展。
2015-11-03 阅读全文
-
企业合规风险管理
合规风险管理是企业合规管理的核心,贯穿企业合规管理的始终,涉及专业方法的使用和具体操作流程。本文只做简要介绍,抛砖引玉。
2018-06-13 阅读全文
-
企业合规组织
企业合规组织是企业实施合规管理以及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组织载体。建立独立、高效、协调合作的企业合规组织,是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效进行合规管理、依法治企的组织保障。
2018-06-01 阅读全文
-
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我国《合规管理体系指南》(GB/T 35770-2017)在前言中提出:组织通过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来防范合规风险。组织在对其所面临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之上,建立并改进合规管理流程,从而达到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应对和管控。
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是企业合规组织制度和企业合规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是企业合规的“程序法”,是企业合规的组织与制度保障。2018-05-29 阅读全文
-
企业合规与法务、内控、内审及风险管理
本文旨在对企业法务、内控、内审、风险管理做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了解和厘清企业合规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笔者从法律视角提出的一些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2018-05-24 阅读全文
-
汇业企业合规系列之一:企业大合规
企业合规,源于1977年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案》(Foreign Corrupt Practice Act,即“FCPA”)。1997年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家达成全球反腐败合作公约,即《OECD反对国际商业活动中向海外政府官员行贿行为公约》,并在此基础上颁布了《内控、道德与合规,最佳实践指南》。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合规要求。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大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英国于2010颁布腐败法案(Bribery Act)。法国于2016颁布反腐败法案(Sapin II)。这些国家的反腐败法案以及国际组织的条约,禁止企业为了获得业务而向外国政府官员行贿,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内控系统,并鼓励企业采取预防与合规措施。以反腐败和企业内部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合规,有学者称之为“小合规”,被一些欧美跨国公司作为企业合规管理的重点。
2018-04-24 阅读全文
-
商事合同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实证分析
商事合同通常会有解除合同条款和/或终止合同条款,实践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经常性的混用,尤其是主体涉外(含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合同语言是英文时,就经常出现Rescission of Contract与Termination of Contract的混用。但事实上,两者在中国法项下会产生天壤之别的法律后果,如两者混用,稍有不慎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2018-03-14 阅读全文
-
《创新创业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实施细则(试行)》解读
为支持创新创业公司发展,规范创新创业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日前联合发布了《创新创业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的实施,为创新创业公司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融资途径。
2017-09-29 阅读全文
-
第三方买受人承兑可转换债券涉税问题研究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被赋予了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也称可转债。依据约定,债权人可以选择有利时机要求发行公司按发行时规定的条件,把其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的等值股票(普通股票),或者要求发行公司赎回,即按照约定的利息计算方式,对可转债进行承兑。可转债的利息往往较一般债券低些,但是,因其为投资者多提供了一种投资选择机会,在投资活动中,这种债券比较容易受投资者欢迎。
2017-09-14 阅读全文
-
漫谈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几个实践性问题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项复杂而极为重要的股东权利,在公司法的司法实践中具有显著地位。对于该项权利,《公司法》用了两个条款,没有讲明白,实践中的众多纠纷皆因此而起;于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四”)又用了七个条款来补充,但很多方面仍没有完全讲明白。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极富实践性的权利,法律和司法解释不可能也无法囊括实践中的全部情形,将某些问题留待自由裁量、理论探讨并在司法实践中去解决,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2017-11-23 阅读全文
-
指示交付在商业合同履行上的风险实证分析
交付是转让合同履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横跨物债纷争的重点和难点,《合同法》从债的角度规定了合同履行的各项原则,《物权法》对物的交付方式作出较为全面规定。一般认为,动产交付包括现实交付和观念交付,现实交付是指直接转移标的物的占有而实现所有权的移转,而观念交付包括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和拟制交付。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指示交付因适应大宗商品交易社会化、便捷化的需要在大宗商品交易管理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以提单、仓单为形式的拟制交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2017-08-15 阅读全文
- 公司与并购
- 跨境投资
- 资本市场
- 金融
- 知识产权
- 反垄断与竞争法
- 劳动与人力资源
- 房地产与建设工程
- 国际贸易与海事海商
- 重组、清算与破产
- 税法与涉税服务
- 家事与财富管理
- 企业合规管理
- 刑事辩护与风控
- 争议解决
- 网络、数据与新技术
- 娱乐与传媒
- 生物、医疗与健康
- 能源与环保
- 现代物流业
- 现代制造业
- 奢侈品、消费品与零售
- 政府与公共事业
- 国际律讯